标签:机器人

逼近人类感知水平,SharpaWave 灵巧手量产出货

(由多段落组成): 近日,新加坡创新机器人企业Sharpa Robotics正式宣布其新一代灵巧手产品——SharpaWave进入量产阶段,并已启动首批客户交付。这一里程碑式进展于10月16日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对外公布,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支全新宣传视频,全面展示了该产品的技术亮点与实际应用场景。作为2025年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RA 2025)上的明星展品之一,SharpaWave此次实现商业化落地,标志着该公司在高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SharpaWave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卓越的触觉感知能力,搭载了名为“动态触觉阵列”...

NEURA Robotics落子杭州,为“物理AI”架设全球桥梁

(由多段落组成): 2025年10月16日,欧洲领先的认知机器人企业NEURA Robotics正式启用其位于杭州的新基地——“NEURA Hub”协作中心。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该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进一步深化,也为中国乃至亚洲机器人产业注入了全新动能。作为全球首个以“物理AI”为核心理念的跨国合作枢纽,杭州中心将承担数据驱动型机器人训练、本土化研发协同以及国际资源对接等多重职能,助力NEURA加速推进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核心瓶颈之一是训练数据极度匮乏。相较于已拥有海量语料支持的大语言...

美国最大外卖平台 DoorDash 推出配送机器人:最高速度 32km/h,“嘴”里能放食物

(由多段落组成): 美国领先的外卖服务平台 DoorDash 近日宣布推出其首款自研配送机器人——Dot,标志着公司在自动化物流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这款外形萌趣、通体鲜红色的智能配送设备于当地时间10月1日正式亮相,具备在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及人行道自主行驶的能力,最高时速可达32公里/小时,专为高效完成餐饮与小型包裹配送任务而设计。 Dot 的外观颇具亲和力,配备大尺寸LED“眼睛”和可开合的“嘴巴”式货舱门,不仅提升了品牌辨识度,也增强了用户交互体验。其机身高度低于1.5米,宽度不足1米,重量约160公斤,体积仅为普通汽...

缺数据也能拿SOTA?清华&上海AI Lab破解机器人RL两大瓶颈

(由多段落组成): 近年来,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成为机器人智能操控领域的研究热点,致力于将视觉感知、自然语言理解和动作执行融为一体,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任务完成。然而,传统训练方式高度依赖大量人工标注的演示数据,不仅采集成本高昂,且在面对新任务或未知场景时泛化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潜力。 为突破这一瓶颈,清华大学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端到端在线强化学习训练框架——SimpleVLA-RL。该方案基于veRL强化学习架构进行深度优化,专为VLA模型设计,通过“交互式轨迹采...

人工智能新动态:苹果或将发布无屏智能眼镜,谷歌Gemini下载量超越ChatGPT,AR眼镜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整理后的文章,采用更利于SEO优化的方式撰写,保留了原文核心信息并增强关键词密度与可读性: (由多段落组成): 苹果或将推出首款无屏智能眼镜,AR布局再进一步 据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在9月15日的报道,苹果公司计划在未来12至16个月内正式进军智能眼镜市场。不同于传统AR眼镜,苹果首款产品将是一款无显示屏设计的智能眼镜,目标是与Meta旗下的雷朋(Ray-Bans)智能眼镜展开竞争。尽管苹果的最终愿景是打造具备增强现实功能的AR眼镜,但相关技术的成熟仍需数年时间。 宇树科技开源机器人世界模...

宇树科技王兴兴:最后悔的是大学时没做 AI,转去做机器人了

在2025 Inclusion滩大会的开幕式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分享了自己创业过程中的反思与感悟。他表示,自己最感到后悔的事情就是“大学期间没有专注于人工智能(AI)的研究”。王兴兴提到,他在大学时对多个前沿领域都充满兴趣,比如核聚变、神经网络等,只是当时把这些当作兴趣爱好来看待,没有深入投入。他坦言:“2011年我就开始接触AI,但那时相关书籍非常有限,最终选择了机器人方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遗憾。” 尽管AI在图像生成、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王兴兴指出,AI在实际生产力提升方面仍处于初级阶...

黄仁勋亲笔签名预告贺卡,英伟达将为人形机器人推“新大脑”

整理后文章(符合SEO优化要求,处理): 近日,英伟达机器人(NVIDIA Robotics)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宣布将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推出一款名为“新大脑”(New Brain)的全新智能系统。这一消息于8月22日首次曝光,英伟达还同步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亲自在一张卡片上签名,写下了“致机器人,享受你的新大脑!”(To Robot, Enjoy Your New Brain!)的寄语,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官方推文,“新大脑”计划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亮相。不过由于未明确具体时区,因此有分析认为,正式发布...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警示创业者: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即时软件与机器人发展,ChatGPT未来将涉足的方向或许需要大家谨慎考虑,提前规避潜在竞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最近于旧金山举行的 AI Startup School 活动中,众多 AI 领域的顶尖创始人与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与经验。其中,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的最新采访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次访谈中,Altman 不仅回顾了 OpenAI 从初创到如今的完整历程,还深入探讨了他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思考。 AI 技术的未来方向 Sam Altman 在采访中描绘了一幅令人兴奋的技术蓝图。他认为,未来的 AI 将不再局限于问答工具,而是进化为全天候运行的智能...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5发布,AI大模型引领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未来方向

华为云在2025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华为常务董事兼云计算CEO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将专注于提供智能技术支持,而机器人实体则由合作伙伴负责开发。该平台结合了盘古大模型的多模态与思维能力,提供从数据合成到安全监管的一系列端到端服务,并包含三大核心模型:具身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具身规划大模型和具身执行大模型。 同时,张平安还分享了盘古大模型5.5版本在工业、农业及科研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并宣布全面升级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等五大基础模型。此外,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注...

触觉感知与人工智能结合,清华北航校友创立他山科技,引领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重塑中国机器人市场格局

触觉感知技术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不容小觑。他山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扬在接受机器人前瞻采访时提到,“在生物进化中,越晚出现的器官越容易模拟,越早出现的反而越难。” 这一观点揭示了触觉感知在机器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触觉感知的历史与挑战 早在20亿年前,原始单细胞生物就具备了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这种原始的触觉机制经过漫长演化,在人类指尖形成了包含皮肤、肌肉、神经末梢的精密系统,让人类能够感知物体形状、纹理,并完成精细化操作。然而,将这种能力赋予...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