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成绩单:总营收达35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以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为核心的服务收入增长尤为突出,同比增幅达到19.2%,展现出平台在多元化变现路径上的强劲动力。尽管公司在AI技术研发上持续加码,算力投入保持双位数增长,但并未对盈利能力造成拖累,反而实现了经营效率的系统性跃升。
这一反差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正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随着AI技术在推荐、广告投放、电商运营等关键环节实现规模化落地,快手的平台运行逻辑正在被重新定义。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9.9%,达到5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6.3%,达50亿元,净利率提升至14%。这表明,AI不仅没有成为成本负担,反而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
国际投行杰富瑞在10月发布的研报中维持对快手“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106港元。报告指出,快手正处于全面拥抱AI的战略转型期,其业务优化与产品创新正得益于日益完善的AI能力体系。与许多企业将AI作为技术亮点不同,快手更注重将其打造为支撑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即从“炫技”走向“实用”,真正让AI融入业务全链路。
放眼全球AI发展趋势,行业竞争焦点已悄然转变。过去三年,“大模型=强能力”的共识主导市场,但随着技术趋于成熟,单纯扩大参数规模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5》显示,顶尖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已从几年前的两位数缩小至不足1%,说明“卷参数”的时代正在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卷落地”——谁能将AI有效嵌入真实场景并创造可量化的商业价值,谁才能赢得未来。
在此背景下,快手的AI战略显得极具前瞻性。它并非追求模型本身的极致突破,而是聚焦于构建一个由AI驱动的“商业操作系统”。通过OneRec智能推荐、OneSearch生成式搜索、G4RL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三大核心技术,快手重构了分发、用户触达与广告投放的底层逻辑。例如,OneRec以端到端方式精准捕捉用户偏好,实现个性化与广告的高效匹配;OneSearch则让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需求,系统直接理解意图而非依赖关键词匹配;G4RL则让广告出价系统具备实时学习能力,动态优化每一分预算的投放效果。
这套AI底层能力的升级,如同为平台打下坚实地基。在此基础上,快手进一步推出了UAX全自动投放工具、全站推广、AIGC生成系统、智能开播助手、智能讲品引擎等一系列面向商家的经营工具,形成完整的“AI赋能生态”。这些工具不再是后台黑箱,而是切实帮助中小商家降本增效的“生产力武器”。
在电商领域,AI的价值尤为凸显。通过“短直联动”策略,短视频为直播间引流,曝光可提升80%,成交GMV同比增长60%。借助AI图生视频功能,商家能一键生成符合平台调性的短视频并自动发布,实现“直播+短视频”双域流量覆盖。双十一期间,商家累计发布超30万条挂车AI视频,其中AI图生视频超26.1万条,日均GMV提升近30%。平台日均有超过8.2万家商家使用灵机平台相关功能,年产出视频超150万条,带动日均GMV达5300万元,峰值突破6600万元。
与此同时,AI也在缓解商家的隐性运营压力。智能客服机器人在大促高峰期处理了超过2729万次买家咨询,承担了约40%的客服负荷,使商家得以集中精力优化商品供给与服务质量。这种从“提效”到“减负”的双重价值,正在重塑快手电商生态的竞争格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变化已形成正向飞轮效应:底层AI能力增强 → 经营工具普及 → 商家效率提升 → 供给丰富 → 用户活跃上升 → 平台变现能力加强。整个生态系统进入自我强化的增长循环。星展银行在11月报告中明确指出,快手凭借短视频生态优势、高广告ROI潜力及可持续用户触达能力,已成为中国最具AI商业化潜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管理层也展现出坚定信心。CEO程一笑在财报会上强调:“我们将持续推进AI在多元业务场景中的落地,提升运营效率,为用户、创作者和合作伙伴创造长期价值。”这表明,AI已不仅是技术方向,更是快手未来的经营哲学和发展主线。
综上所述,快手正从一个短视频平台加速进化为一个由AI驱动的智能商业体。它不追逐虚无的技术参数,而是坚持“让AI有用”的务实路径,在全球AI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实现技术与商业深度融合的典范样本。当行业还在讨论AI能否赚钱时,快手已经用数据证明: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让AI真正“跑起来”的能力。
本文来源:
字母榜公众号【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