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近日,一位名为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的“新生代演员”引发影视圈热议。表面上看,她是一位妆容精致、气质出众的新人艺人,自今年5月在社交媒体上线以来,迅速积累了数万粉丝。然而,真相令人震惊——这位“演员”并非真实人类,而是由英国创意工作室Particle 6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人物。
这一AI生成角色的背后推手是来自荷兰的制片人艾琳·范德维尔登(Irene van der Velden)。她主导开发了这一数字形象,并在9月底举行的苏黎世电影节上公开宣布:已有知名经纪公司计划与蒂莉·诺伍德正式签约。范德维尔登表示,未来几个月内,这类AI驱动的虚拟艺人将在娱乐产业中迎来更多突破性进展。
尽管项目方将其定义为“艺术创作的新形态”,但此举迅速激起行业强烈反弹。10月2日,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发表严厉声明,明确反对使用未经授权的AI合成演员。工会指出,此类虚拟角色依赖大量真人演员的表演数据进行训练,却未获得原演员许可,也未支付任何报酬。这不仅侵犯了演员的版权与肖像权,更严重威胁到他们的职业生存空间。
声明进一步强调,真正的表演源于生活体验与情感共鸣,而AI角色缺乏真实人生经历,无法传递深层情绪。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投入,建立在与真实演员之间的连接之上。过度依赖虚拟艺人,可能削弱艺术的人文价值,导致影视变得机械化与空洞。
面对争议,范德维尔登辩称,蒂莉·诺伍德并非旨在取代人类演员,而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生命体”探索艺术边界。“公众对此的高度关注,恰恰说明AI与创意产业融合仍具巨大探索潜力。”她表示,该项目更多是实验性质,意在激发行业对未来表达形式的思考。
然而,不少一线演员对此忧心忡忡。曾获金球奖影后并多次提名奥斯卡的英国女星艾米丽·布朗特在一次播客访谈中听闻此事后直言:“天啊,我们真的要失业了!”她呼吁经纪公司和制片方慎重对待AI技术的应用,切勿牺牲真人演员的职业机会,也不要切断观众与真实表演之间珍贵的情感纽带。
目前,美国演员工会正联合编剧工会积极推动制定新的行业规范,要求明确限制AI在影视制作中的使用比例。未来,所有涉及AI生成的项目,必须提前向演员和编剧披露,并经工会协商批准后方可实施。这场关于“真实 vs 虚拟”的辩论,或将重塑全球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
AI虚拟演员, 美国演员工会, 蒂莉诺伍德, 影视行业变革, AI伦理争议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