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2025年,AI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Sensor Tower最新发布的《2025年AI应用市场调查报告》,全球移动端AI产品的内购收入在上半年实现了惊人的100%环比增长。然而,尽管整体市场火热,真正实现商业变现的App仍高度集中——IAP收入Top10全部为聊天机器人(ChatBot)类产品。与Web端AI工具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App端的“赚钱型”AI原生产品依旧集中在单一赛道。
不过,若将视野拓宽至非ChatBot领域,AI技术正在悄然重塑多个垂直品类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创业者正将AI能力嵌入传统应用场景,推动用户增长与收入跃升。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与“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对比中,各分类下名称包含“AI相关术语”的应用数量普遍上升。本文聚焦营养与饮食、宗教与灵性、语言学习三大细分赛道,结合点点数据及Sensor Tower的双端订阅收入统计(以2024年8月 vs 2025年8月为对比周期),深入剖析AI如何改变这些领域的竞争格局。
在营养与饮食领域,AI的落地核心是“拍照识食物+智能卡路里估算”。这一功能已从创新亮点演变为头部产品的标配。过去用户依赖手动输入或条形码扫描,操作繁琐且难以应对混合菜肴;如今通过AI图像识别,只需拍摄餐食照片即可自动分析热量摄入,大幅提升使用便捷性与准确性(尽管算法精度仍有优化空间)。数据显示,该品类中名称含AI关键词的产品两年间新增174款,行业全面进入“AI化”阶段。
目前该赛道Top5产品均已在名称中明确标注AI属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高中生独立开发的Cal.ai,其DAU在一年内飙升5.6倍,2025年8月全球双端流水一度超越老牌劲旅YAZIO,登顶榜首。尽管Sensor Tower数据显示YAZIO同期收入仍领先(约500万美元),但Cal.ai凭借精准社媒运营(单月视频播放量达30亿次)和早期布局AI功能,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相比之下,YAZIO、Lifesum等传统玩家反应滞后,YAZIO直至2025年8月才上线拍照识食功能,虽带来短期流水回升,但整体用户呈下滑趋势。而Appediet、Fastic AI虽早于Cal.ai推出类似功能,却因推广乏力长期不温不火,直到2025年初才迎来增长拐点。
在宗教与灵性赛道,AI的应用形态聚焦于“信仰对话机器人”。过去,这类App多以提供祷告指引、圣经朗读、冥想音频为主,如头部产品Hallow。而随着Bible Chat的崛起,一种新型交互模式正在形成——用户可向AI提问经文解读、生活困惑、情感问题等,系统基于圣经生成回应,并支持多轮对话,宛如一位“数字牧师”或“AI灵修导师”。
半年前,Bible Chat虽下载量激增,但商业化表现平平,引发市场对其盈利潜力的质疑。而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其8月DAU已达13.2万,约为Hallow的68%;月流水突破95.1万美元,接近Hallow的一半。尤其在非节庆月份,两者差距进一步缩小。更值得注意的是,Bible Chat曾一度冲上美国iOS总榜前十,持续近一周,显示出强劲的用户吸引力。此外,同类产品如专注伊斯兰教义的Deen Buddy、社区型祈祷平台Haven也纷纷跻身收入Top10,表明“AI+宗教”模式已初步验证可行性。Bible Chat还通过添加社区、好友、实时共祷等功能,增强社交粘性,复刻线下宗教聚会场景,提升用户留存。
最后,在语言学习领域,AI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口语陪练”。自2023年起,大量产品引入AI对话功能,解决学习者“不敢开口”的痛点。如今,“AI陪聊”已成为主流产品的基础配置。但由于技术同质化严重,竞争焦点重新回归到课程设计、目标人群定位与用户体验优化上。
当前头部格局稳定:Duolingo稳居第一,但增长乏力;Babbel守住第二,收入却逐年下滑;而Speak成为最大黑马,DAU与收入双双显著提升。其成功关键在于两大策略:一是拓展课程方向,推出“用英语学法语、日语、韩语”等反向课程,吸引英语母语者,打开北美市场;二是上线基于遗忘曲线的智能复习系统,强化碎片化学习体验。相比之下,Learna和Praktika则主打“低价+沉浸式对话”,试图以性价比切入市场。Loora虽融资超1.6亿美元,主打角色扮演与读书会式学习,但月流水仅64.3万美元,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行业龙头Duolingo和Babbel,对AI的整合仍显保守。前者仅向高价订阅用户开放AI通话功能(Duolingo Max用户占比不足5%),后者直到2025年9月才测试上线独立口语模块。这反映出大型成熟产品在架构调整上的迟滞,也为新兴AI原生应用留下了突围空间。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