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利于SEO优化):
A股震荡调整,科创芯片ETF逆势吸金
7月31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回调走势,科创芯片板块早盘一度冲高,随后有所回落。截至上午11:04,科创芯片50ETF(代码:588750)微涨0.09%,尽管板块整体表现平淡,但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持续流入,累计净申购金额已超过7800万元,显示出市场对芯片板块的长期信心。
从成分股表现来看,多数个股出现调整,但仍有部分个股逆势上涨。东芯股份再度封上涨停板,近三个交易日中有两个交易日涨停;源杰科技涨幅超过9%,富创精密涨幅超8%,盛科通信涨超3%,寒武纪、甬矽电子、南新科技等也有不同程度上涨。需注意,以上个股仅为科创芯片50ETF的成分股展示,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球科技巨头业绩亮眼,AI投入持续加码
消息面上,7月31日,一家全球领先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公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达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显著,净利润也达到272.33亿美元,同比增长强劲。公司指出,云计算业务增长超出预期,其中AI基础设施投资创下历史新高,云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39%,其中16%的增长来源于AI相关支出。
此外,另一家全球知名的社交平台也在同日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营收达到47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同比大增36%至183.4亿美元。公司预计全年资本支出将在660亿至720亿美元之间,显示出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码。
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大模型训练、C端AI应用还是B端行业落地,都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为半导体设备供应链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推动科创芯片板块景气度逐步回升。
AI算力需求激增,多维度推动芯片市场扩容
东吴证券在其2025年7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随着大模型调用成本不断下降,以及DeepSeek等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型的出现,AI推理芯片与训练芯片的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了AI在终端设备上的广泛应用。
据多方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AI芯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赛迪顾问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271.4EFLOPS;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报告则预测将达到1460.3EFLOPS。而在AI芯片市场规模方面,赛迪顾问预测将达到1206亿元,而中信证券则更为乐观,认为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C端与B端双重驱动,AI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光大证券在2025年7月29日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AI算力需求的核心增长动力,指出C端和B端的应用场景都在加速推动算力需求上升。
在C端方面,AI编程、AI音乐/视频生成等领域的使用量持续增长,尤其是AI编程作为通用大模型的重点发展方向,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AI视频与音频生成模型性能不断提升,商业化前景广阔。
在B端方面,定制化AI Agent(智能代理)成为企业落地AI应用的重要形式。海外企业普遍将AI Agent作为战略重点,通过MCP、Agent2Agent等标准化协议推动其快速发展。云厂商和SaaS公司也在积极布局Agent平台,开发工具使用量快速上升。
AI带动芯片供应链升级,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东吴证券进一步指出,国内IC设计企业正加速将推理卡产品迁移至国产供应链体系,相关环节如先进封装等将从中受益。从先进逻辑芯片制造来看,2025年中国市场的扩产进度有望超预期;而在存储芯片方面,随着技术迭代周期的临近,预计明年将有更多项目落地。
对于投资者而言,若看好芯片行业的长期发展,可关注科创芯片50ETF(588750),该ETF紧密跟踪科创芯片指数,具有高弹性、高纯度、高锐度的特点,能够高效把握“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场外投资者也可通过其联接基金(A类:020628;C类:020629)灵活参与,实现7×24小时申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