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因TikTok在美国的封禁风波而迎来了大量海外用户的涌入。为了应对这一波流量高峰,小红书紧急上线了评论区一键翻译功能。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翻译功能不仅使用了大模型AI技术,还能破译各种“加密语言”,如缩写、中式英语等,甚至包括二进制ASCII字符、盲文、摩斯密码以及《冰与火之歌》中的高等瓦雷利亚语。
翻译功能的强大之处
小红书的AI翻译功能不仅能处理常见的网络用语和缩写(如cpdd、yyds、u1s1),还能够轻松应对复杂的语言形式。例如,打乱汉字顺序后依然能准确翻译,甚至可以理解并翻译颜表情。一些懂行的网友通过Prompt指令让AI输出特定,进一步展示了其强大的生成式AI能力。
AI翻译背后的技术支持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小红书的AI翻译功能是目前大模型ToC商用的最佳案例之一。据透露,小红书可能使用了国产大模型,而非GPT-4。去年4月,小红书AI创新负责人张德兵牵头的大模型团队,在部分内部产品中测试自研通用大模型基座“小地瓜”。他们开发了自研的RLHF框架,并使用了PPO算法,以强化学习优化翻译效果。
为什么选择LLM而不是NMT?
相较于传统的神经机器翻译(NMT),大型语言模型(LLM)具有明显优势。首先,LLM训练周期短,便于快速上线;其次,LLM泛化能力强,能更好地处理非标准语言和网络用语;此外,LLM可以直接处理复杂的多语言输入,并根据上下文调整翻译结果。这些特点使得LLM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更具优势,尤其是在需要实时适应新词汇和梗的情况下。
引领潮流的小红书
小红书不仅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应用AI翻译,还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效部署。抖音也紧随其后,在评论区推出了翻译功能,但目前仍在升级优化中。显然,小红书又一次走在了行业前列,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本文来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