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2025年11月5日,新浪新闻·探索大会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碰撞。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作为主持人,与喜剧大师陈佩斯及其子陈大愚同台对谈,围绕“我们为何不断探索”这一深刻命题展开跨界对话。这场融合科技、艺术与代际传承的交流,不仅揭示了个体成长背后的驱动力,更在AI浪潮席卷的当下,重新审视人类创造力的本质。
探索的起点因人而异。王巍坦言,从此前用AI分身参与讨论,到如今亲自登台主持,正是他突破自我边界的一次实践。而面对“探索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一问题,陈佩斯的回答简洁却有力——兴趣。对他而言,喜剧不是职业,而是一种本能的追求。观众的笑声是他最大的回馈,这种即时的情感共鸣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激励,推动他在小品、电影、话剧之间不断转型。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阵痛与重建,但他甘之如饴,称之为“狼狈却值得”的旅程。
相比之下,陈大愚的探索路径更具多元色彩。曾是一名理科生的他,最初怀揣用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但在现实面前逐渐意识到:技术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平等。于是,他转身投入艺术领域,在父亲的影响下深入舞台表演。他的探索不再是直线前进,而是跨界的迂回与融合。两代人的选择看似迥异,实则殊途同归——都在寻找表达真实自我的方式。
在艺术教学中,这对父子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陈佩斯强调感性体验,一个拍桌子的动作要求重复数十次,只为捕捉最真实的爆发力;而陈大愚则以理性分析回应:表演的关键不在于力度本身,而在于能否被观众感知。王巍从中提炼出共通点:无论是艺术还是科技,真正的创新并非颠覆传统,而是在尊重前人积累的基础上,严谨地迈向未知。
当话题转向AI,现场气氛愈发深邃。陈佩斯回忆早年将喜剧搬上大银幕时遭遇行业冷遇,只能独自筹资发行,提着片桶走遍全国——那是一段孤独却坚定的探索。如今,AI成为新的挑战者。王巍指出,AI虽能快速学习和生成,但无法复制人类基于生命经验所形成的审美品位。陈佩斯进一步强调,舞台上演员在瞬间做出的真实反应,那种“活”的临场感,是算法难以企及的高峰。
作为年轻创作者,陈大愚对AI持开放态度。他肯定AI在剧本辅助、场景模拟等方面的实用性,但也分享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经历:在长春电影节看到AI“复活”已故祖父陈强的形象时,他感到不适——那个虚拟面孔虽形似,却缺失了记忆中的神韵。这让他警觉:当技术开始介入情感与记忆,我们是否正在失去“真实”的底线?王巍由此引申,微博作为平台,始终将“真实性”视为核心价值,技术应服务于人,而非取代人的表达主体地位。
对话最终回归到“传承”这一温暖主题。陈佩斯谈到父亲陈强晚年投身喜剧创作的坚持,以及老一辈艺术家群策群力、忘我协作的精神,这些无形财富构成了家族艺术血脉的根基。而在现场评分环节,情感达到高潮:陈佩斯给儿子打出11分(满分10分),满含骄傲;陈大愚则给父亲打6分,并解释:“父亲只求我及格,但我后来才懂,最难的是持续合格。”这不仅是幽默,更是对“坚持”最朴素的致敬。
探索的终点在哪里?陈大愚说:“探索本身就是意义,因为它需要勇气。”陈佩斯则认为,笑声才是终极目标——它连接人心,化解隔阂,让社会更有温度。王巍总结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真正的探索者既要“敬畏守根”,守护人性的本真;也要“赤诚拓新”,勇敢拥抱变革。无论身处舞台还是数字世界,这份信念都将指引前行的方向。
AI与艺术, 探索精神, 陈佩斯父子, 真实性, 科技与人文
本文来源:
量子位【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