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 IPO后首笔收购落地,10余人团队被纳入麾下,谷歌英伟达都是客户

(由多段落组成):

2024年10月30日,全球知名设计协作平台Figma正式宣布收购成立仅一年的以色列AI初创公司Weavy,标志着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并购后,Weavy将被整合为全新品牌——Figma Weave,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界面设计、创意白板、演示文档、AI辅助编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生态系统。这也是Figma自今年7月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以来的首笔收购动作,释放出强化技术生态与AI融合能力的重要信号。

Weavy虽成立时间短暂,却已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艺术智能”领域的先锋力量。该公司于2024年6月完成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包括谷歌英伟达、丰田、戴森、松下和惠普在内的众多国际顶尖企业客户。其核心产品是一个基于开放画布的AI创作平台,能够将图像生成、视频建模与专业级编辑工具无缝集成。设计师可在同一工作区自由调用多种AI模型,通过节点式操作构建可视化的工作流系统,实现从生成到后期处理的一站式创作体验。

在Figma Weave的新架构中,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不同AI模型组合任务流程。例如,使用Sora或Veo生成电影级动态影像,借助Flux和Ideogram实现高保真视觉效果,或是启用Nano-Banana、Seedream等模型进行精准画面捕捉。更重要的是,整个创作过程并非完全依赖AI输出,而是强调人机协同——当AI生成初步结果后,创作者可立即使用内置的专业工具对亮度、色彩、遮罩等细节进行精细化调整,真正实现“AI起稿+人工精修”的高效模式。

这种以“工作流驱动”的设计理念,与苹果快捷指令、自动化脚本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Figma Weave更聚焦于视觉创意与AI生成的深度融合。Figma联合创始人兼CEO迪伦·菲尔德(Dylan Field)表示,他在中学时期曾接触过LabVIEW这类图形化编程工具,而Weavy对这一理念的创新演绎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平衡功能强大性与用户体验友好度方面,Weavy团队展现出卓越的产品思维,这正是Figma所高度认同的价值观。

值得一提的是,Weavy并不追求让AI直接产出“开箱即用”的成品,而是专注于为人类创作者提供更具可塑性的原始素材。正如菲尔德所言:“AI生成的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创意起点。它就像一块数字黏土,等待设计师去重塑、延展和再创造。”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增强而非替代的设计哲学,赋予了Figma Weave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收购完成,Weavy的十余名核心成员,包括联合创始人利奥·阿尔贝克(Lior Albeck)、乔纳森·阿卢莫特(Jonathan Alumot)、乔纳森·古尔·泽夫(Jonathan Gur-Zeev)以及伊泰·希夫(Itay Schiff),均已加入Figma团队。尽管交易的具体财务条款尚未公开,但Figma已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加速Figma Weave的研发进程,并计划扩招人才以支持平台的长期发展。

作为被业界称为“设计界基础设施”的平台,Figma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5万付费企业客户。此次布局AI原生创意生态,不仅是对其现有产品线的升级拓展,更是对整个设计行业未来形态的重新定义。在生成式AI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Figma正试图跳出传统工具竞争的框架,转型为一个连接AI能力、创作工具与人类智慧的开放式创意中枢。

展望未来,Figma希望Figma Weave不仅能服务于专业设计师,也能降低创意门槛,让更多非技术背景的用户参与到创作中来。通过整合AI智能、可视化工作流与协作能力,Figma正在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创意操作系统,推动设计工作进入“智能协同”新时代。

Figma, 生成式AI, AI设计工具, 创意协作平台, Figma Weave

本文来源: 智东西【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