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科技圈被一起重磅收购案震撼。OpenAI以高达65亿美元的价格,将由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创立的AI硬件公司io收入囊中,并计划将其打造为专注于消费级智能设备的核心部门。此次收购涉及约55名硬件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和制造专家,标志着OpenA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OpenAI CEO Sam Altman在声明中表示:“AI能力的飞跃需要全新的计算形态。”这表明大模型时代的AI需要一款全新的“AI原生”硬件平台。
上周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这一趋势再次得到强化。Google推出了专为Android XR平台打造的旗舰级AR眼镜Project Aura,融合了轻量化设计、超广视场角与Gemini AI交互系统。同时,Meta的Orion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这些动作共同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趋势:AI硬件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它不再是智能手机的延续,而是一次彻底的范式重构。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硬件革命中,美国科技巨头如OpenAI、Google、Meta和Apple纷纷押注AI与硬件深度融合的新一代终端形态。无论是OpenAI对io的收购,还是Google发力AR平台,亦或是Meta与Apple对空间计算路线的推进,都指向一个共同趋势:下一轮技术红利将诞生于“模型+硬件+交互”的全新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企业正从过去的观望者转变为引领者。过去十多年,中国企业在供应链能力、硬件制造、操作系统兼容性及AI算法落地等领域持续积累,形成了覆盖从芯片到模组、从光学到整机的全链路创新体系。如今,这些能力正成为AI硬件浪潮中的底层驱动力。
以阿里系为例,其近期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21日,阿里云与TCL宣布共建垂直领域大模型,AI眼镜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一环。TCL旗下的雷鸟创新是这次合作的关键角色。随后,高德地图与雷鸟创新官宣合作,共建AI+AR眼镜系统,带来全新的沉浸式出行体验。此外,蚂蚁集团也与雷鸟创新合作,聚焦隐私保护与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
这些合作构成了阿里在“AI+眼镜”方向上的系统性部署:阿里云提供底层模型与算力,高德与蚂蚁带来应用能力,雷鸟创新则提供终端落地能力与用户场景。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展示了制造业与算法生态的深层结合,也体现了中国公司在AI硬件领域的快速响应能力。
当前,AI+AR硬件的技术门槛极高,需要掌握核心光学技术、空间计算、AI算法,以及模组集成、整机制造、系统调优及生态落地的全栈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完整闭环能力的玩家屈指可数。雷鸟创新作为TCL孵化的战略级创新公司,已成为中国AI硬件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其在光学显示核心技术路径上走在全球前列,解决了行业长期困扰的光机模组大、显示亮度不足等问题。
雷鸟创新即将发布的下一代旗舰产品——双目全彩MicroLED AR眼镜“雷鸟X3Pro”,搭载自研的“萤火光引擎”,体积仅0.36cc,较前代缩小40%,实现100,000nits的输出亮度。此外,通过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合作,雷鸟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ayNeo波导”技术,真正实现了“阳光下可视”的户外显示体验。
相比苹果Vision Pro和Meta Orion,雷鸟创新的产品更具现实主义和商业突破性:轻量化设计、自主研发核心器件、亲民价格,同时定义“全彩AR+口袋电视+AI眼镜”的三生态模式,快速面向C端用户的日常场景落地。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级AR眼镜销量同比增长116%,稳固占据XR消费级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雷鸟创新市场份额达50%,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雷鸟创新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去年其Air系列在亚马逊促销节点销量领先,并与谷歌达成合作,面向海外发布新款终端Pocket TV和Air3系列。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IoT设备上完成了从跟随者到主导者的转变。而雷鸟创新所代表的“AI+AR”新时代终端路径,正是下一轮变革中中国企业最有希望夺得“定义权”的方向。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