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贾樟柯谈 AI 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电影拍摄手法,《三峡好人》全新修复版计划明年上映

近日,在青葱青年影展大师班上,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分享了他对AI与传统电影制作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他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拍摄手法。贾樟柯强调,电影创作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游戏感”和“手工感”,这种由创作者亲手打造作品的过程,是一种难以被算法复制的情感体验。

他认为,拍电影某种程度上就像“过家家”,从无到有地构建一段人生故事。正是这种创造的乐趣和手工劳动的魅力,使得传统电影拍摄方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便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许多导演仍坚持使用传统方式进行创作。

此外,贾樟柯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消息:2025年将是其代表作《三峡好人》上映2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他计划对这部影片进行修复,并将以全新的DCP数码格式重新呈现给观众。他表示,该片原本采用数码拍摄,但由于当年放映系统主要依赖胶片,因此全球公映版本均为胶片转制版本。由于当时技术尚不成熟,导致画面质量衰减严重。而此次修复将还原影片原有的色彩、景深和整体视觉效果,让观众有机会看到更接近原始意图的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影界对于AI的应用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歧。一些知名导演和演员对AI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例如,传奇导演蒂姆·波顿曾公开表示,AI生成的艺术作品令他感到不安;尼古拉斯·凯奇则批评任何试图用AI改变表演的做法是在走向“死胡同”,因为机器人无法真实反映人类情感。

然而,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积极拥抱AI技术。扎克·施奈德认为,电影人不应抗拒AI,而应主动将其融入创作过程;乔治·卢卡斯更是直言,AI在未来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詹姆斯·卡梅隆则计划将AI用于故事创作之中,并希望再次引领电影技术的革新浪潮。

综上所述,AI在电影行业的应用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传统电影创作的独特魅力依旧不可忽视。未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电影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AI电影制作, 贾樟柯, 《三峡好人》修复, 传统电影 vs AI, 电影技术革新

本文来源: IT之家【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