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小鹏人形机器人量产挑战仍多,明年预计先在自家门店园区测试

(由多段落组成):

11月17日,小鹏汽车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期间,公司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首次深入谈及旗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量产进展与未来规划。他表示,若将IRON与汽车产品线类比,这款机器人堪称小鹏迄今为止最难实现量产的项目,背后涉及大量技术集成难题,目前仍有部分核心能力尚未完全落地。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何小鹏对机器人的产能爬坡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相较于传统汽车制造,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流程在规模化方面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可复制性。不过他也强调,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现有技术水平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为此,小鹏计划优先聚焦于导购、导览、前台接待及园区巡检等服务型场景进行试点落地。

据透露,2025年小鹏将率先在其自有门店和企业园区内部署IRON机器人,开展真实环境下的运行测试。与此同时,团队正加紧完善配套的SDK开发工具包以及操作培训体系,为后续开放第三方开发者接入和行业合作打下基础。何小鹏重申,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并立下“2030年销量突破百万台”的长期愿景。

就在11月5日晚的小鹏科技日活动中,全新IRON机器人正式亮相,凭借高度拟人化的设计引发广泛关注。该机型采用仿生学结构设计,配备仿人脊椎、柔性仿生肌肉系统及全包裹式软性皮肤,外观接近真人。其头部搭载3D曲面显示屏,双肩灵活可动,双手支持22个自由度,动作细腻自然,行走时甚至呈现出类似人类的“猫步”,姿态流畅优雅。

技术层面,新一代IRON内置物理世界大模型,集成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构建出VLT(视觉语言推理)、VLA(视觉语言行动)与VLM(视觉语言记忆)协同运作的“高阶大小脑”智能架构,赋予机器人对话理解、自主行走、环境交互等复杂能力。此外,它还全球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极致轻量化,续航与稳定性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IRON还配备了业内首个应用于室内场景的机器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可在突发情况下及时停止动作,最大限度保护周围人员安全。同时,小鹏扩展了机器人伦理“第四法则”,明确承诺用户隐私数据不会上传云端或外泄,所有处理均在本地完成,确保信息安全。

由于其逼真的外形和自然的动作表现,IRON发布后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但也引发了关于“是否为真人伪装”的争议。为澄清误解,何小鹏在“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上特别安排IRON现场亮相,并通过全程直播形式,由技术人员当场剪开机器人外层材料,直观展示其内部金属骨架、液压传动装置及电路结构,有力辟谣,还原产品真实面貌。

此次事件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也展现了小鹏在AI硬件融合领域的深厚积累。随着量产节奏逐步推进,IRON有望成为服务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变量,推动智能终端从“工具”向“伙伴”演进。

人形机器人, 小鹏汽车, IRON机器人, 全固态电池, AI芯片

本文来源: IT之家【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