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几乎渗透到每一个技术领域。从底层算力芯片、数据中心建设,到终端设备如PC、手机的智能化升级,再到大模型与各类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整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AI原生”时代迈进。在这一浪潮中,AMD CEO苏姿丰博士直言,AI是过去50年最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其影响力将深远改变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
要真正释放AI的巨大潜能,离不开无处不在且高性能的计算引擎支持。无论是云端的数据中心、边缘侧的智能网关,还是终端设备中的CPU、GPU和NPU,都需要强大的异构算力作为支撑。而AMD正是少数能够提供全栈式AI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依托EPYC服务器处理器、锐龙AI系列芯片、Radeon显卡以及自适应FPGA产品线,AMD已构建起覆盖云、边、端的完整AI技术生态,并正式将品牌定位升级为“高性能与AI计算领导者”,致力于解决全球最复杂的计算挑战。
在产品布局上,AMD展现出全面领先的“六边形战士”实力。无论是在超算中心、企业级云计算平台,还是在高端工作站、游戏本或AI PC领域,AMD均推出了针对性极强的产品组合。例如面向AI训练与推理的EPYC 9005系列处理器、专为高性能创作设计的ThreadRipper 9000系列、主打本地大模型运行的锐龙AI Max 300系列,以及集成3D V-Cache技术的游戏处理器等。这些产品不仅性能卓越,更通过软硬协同优化,显著提升了AI任务的执行效率。
然而,技术的进步不能仅靠硬件推动,生态共建才是AI落地的关键。为此,AMD近日在北京大学科技园正式启动“高校春雨计划”,以“春雨赋智 共筑未来”为主题,首站聚焦“2025-2026冬春季”项目,联合全国多所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伙伴及媒体代表,共同开启AI赋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该计划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深度合作,加速AI人才培育与技术创新转化。
“春雨计划”的核心是以AMD锐龙AI Max+ 395平台为基础,结合全栈AI能力,在四个方面系统推进高校AI发展:一是普及AI通识教育,推动AI课程进课堂,建设大模型与智能体实训实验室;二是推广ROCm开源软件生态,联合高校设立ROCm实验室,培养底层开发人才;三是打造开放的AI开发者社区,鼓励学生参与开源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四是促进“AI+行业”融合创新,围绕医疗、纺织、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在首批行动中,AMD将携手高校共建10个基于锐龙AI Max+ 395的AI实训教室,并配套开展师资培训、ROCm编程课程认证以及2026年高校AI+行业创新应用大赛。同时,还将推出Mini AI工作站教学方案,涵盖项目资助、设备捐赠、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支持等多个维度,全面助力“教AI、学AI、用AI”的新型教育模式落地。
作为本次计划的核心硬件平台,锐龙AI Max+ 395集成了Zen5 CPU架构、RDNA3.5 GPU架构和XDNA2 NPU架构,支持高达128GB LPDDR5X统一内存,其中最多可动态分配96GB作为共享显存,彻底打破本地运行大模型时的“显存瓶颈”。凭借x86架构与Windows生态的成熟兼容性,它成为目前端侧AI推理最理想的平台之一——无需依赖昂贵的企业级服务器,即可在迷你设备上流畅运行百亿甚至千亿参数的大模型,如Llama4、Qwen3、GPT-OSS等,推理速度可达60 tokens/s以上,部分场景下还能支持模型微调与轻量训练。
这一强大能力已在多所顶尖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得到验证。清华大学闾海荣博士利用该平台构建私域患者管理AI系统,实现了高安全性、低延迟的本地化医疗AI部署;北京大学杨仝教授团队基于其端侧算力开发出“开物”异构多智能体导航框架;华南理工大学赖晓铮副教授则探索了大模型控制机器人的前沿方向;武汉纺织大学胡新荣院长分享了“AI+纺织联合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了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此外,Ripple AI也推出了搭载该平台的一站式智能学习平台,实现从AI体验到创新落地的闭环服务。
正如古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AMD此次推出的“春雨计划”,不仅是技术的下沉,更是对教育公平与产业变革的深层回应。通过将顶级AI算力带入校园,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并掌握前沿技术,真正实现“人人可用AI、人人可创AI”。这或许正是科技向善的最佳诠释——用创新点燃希望,用算力浇灌未来。
AI教育, 锐龙AI Max+ 395, AMD春雨计划, ROCm开源生态, 端侧AI推理
本文来源:
快科技【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