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近日,在迈阿密举办的美国商业论坛上,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发表了一项引人深思的未来展望。他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工作模式将迎来根本性变革——人们每周或许只需工作3.5天,就能维持甚至提升当前的生活水平。这一转变预计将在未来20至40年内逐步实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迈入“高效轻负担”的新时代。
戴蒙指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几乎影响每一个岗位、每项业务流程以及每一位客户体验。以摩根大通为例,公司已将自身打造为一个活跃的AI创新实验室。目前,超过20万名员工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工具,另有约30万人正在接受相关培训。在编程自动化、投资组合优化、绩效评估等关键领域,该银行已落地近100个AI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与决策精准度。
然而,戴蒙也提醒,这场由AI驱动的生产力革命并非没有代价。随着机器和算法接管大量重复性任务,部分传统岗位将不可避免地被取代。他强调,企业与政府必须提前布局,积极推动劳动力再培训计划、完善收入保障机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并在必要时支持员工提前退休,以缓解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冲击,避免引发公众不满与结构性失业危机。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领袖也在表达对未来的相似愿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出席乌镇互联网大会时透露,未来员工可能一周仅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即可完成现有任务量。他进一步描绘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物流场景:智能机器人将在获得用户授权后,通过智能锁进入家中,自主完成快递配送,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刘强东预测,大约五年内,中国90%以上的家庭将普及智能门锁系统,为无人化配送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整个流程几乎完全脱离人力参与”,他在演讲中强调。这一设想不仅展现了AI与物联网融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城市生活勾勒出一幅智能化、便捷化的新图景。
综合来看,无论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还是中国电商领域的领军者,都一致认为AI正加速重塑工作形态与生活方式。减少工时、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动化服务,已成为全球科技与经济演进的重要方向。面对这一趋势,个人、企业与政府都需要积极适应,共同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 未来工作制, 每周工作三天半, 智能家居, 无人配送
本文来源:
快科技【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