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近日,一位名为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的虚拟女演员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影视圈与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演员不同,蒂莉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完全由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数字人”。她由荷兰演员兼制片人艾琳·范·德·威尔登(Eline Van der Velden)创办的AI公司Particle6开发,定位为娱乐产业中的“合成人才”,旨在探索AI在影视创作中的新边界。
蒂莉被设定为一名二十多岁、操着英国口音的棕发女性,形象清新自然,走的是“邻家女孩”路线。尽管没有实体,她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3.6万名粉丝,定期发布精心生成的照片、虚构广告以及模拟访谈视频,营造出一个看似真实的公众人物形象。2025年7月,她主演了全AI制作的喜剧短片《AI委员》(Commissioner),该片剧本由ChatGPT撰写,整体制作动用了多达10种AI工具,在短短两个月内便收获超20万次播放量。
在这部短片中,蒂莉与其他AI角色共同“出演”,宣传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所谓“优势”,例如“能完美执行所有指令”“永不疲惫”等。她的身影还频繁出现在伪造的红毯现场、脱口秀节目甚至科幻恐怖片预告中,展现出高度拟真的跨场景适应能力。据其背后团队透露,使用AI角色可将影视制作成本降低高达90%,极具商业吸引力。
然而,这一创新也引发了强烈争议。2025年9月27日,范·德·威尔登在苏黎世电影节上正式推出用于生成蒂莉的AI系统Xicoia,并宣布已有多个国际经纪公司对签约蒂莉表现出浓厚兴趣。公司计划未来打造数十个类似风格的AI偶像,构建一支“不衰老、不罢工、全天候待命”的虚拟艺人阵容。此举迅速激起好莱坞从业者强烈反弹。
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公开发表声明,严厉谴责此类行为,指出蒂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演员,而是一个未经许可盗用大量真人表演数据训练而成的算法产物。工会强调,这些AI模型往往通过扫描专业演员的表情、动作和语调进行学习,却未给予原作者任何授权或报酬,严重侵犯了创意工作者的权益。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威胁人类演员的就业前景,更动摇了艺术创作中“人性体验”的核心价值。
批评声音进一步指出,蒂莉的出现可能破坏2023年美国演员大罢工所争取到的AI使用规范成果。当时,行业曾达成协议,限制AI对演员形象和表演数据的滥用。如今AI角色被推向前台并试图签约经纪公司,被视为对这些保护条款的公然挑战。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抵制与AI虚拟演员合作的制作机构,并质疑这类“表演”缺乏情感深度,显得机械生硬。
面对争议,艾琳·范·德·威尔登回应称:“那些对我创造的角色蒂莉感到愤怒的人,或许忽略了她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本质。”她强调,蒂莉不是为了取代人类演员,而是一种新型创意表达形式,如同摄影之于绘画、电影之于戏剧。“AI演员不应被视为威胁,而应看作一把新的画笔,拓展 storytelling 的可能性。”她相信这场讨论本身正是创造力的体现。
尽管争议不断,蒂莉·诺伍德的“出道”无疑标志着AI深度介入文娱产业的新阶段。随着技术进步与伦理博弈的持续升级,未来影视行业或将面临一场关于真实性、版权归属与人类创造力边界的深刻变革。
AI虚拟演员, 蒂莉诺伍德, SAG-AFTRA, 人工智能影视, 数字人
本文来源:
快科技【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