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在2025年11月5日的广州小鹏科技园,一场以“涌现Emergence”为主题的科技盛会——2025小鹏科技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发布会不仅展示了小鹏汽车对未来出行的全面构想,更将创始人何小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全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IRON。这款拥有女性外形、行走姿态宛如真人般轻盈灵动的机器人一经亮相,便迅速引爆全网讨论,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西部世界》”。
IRON并非只是外观惊艳,其内在技术同样令人震撼。它采用仿生设计,具备“骨骼-肌肉-皮肤”三层结构,包括柔性全包覆皮肤、仿人脊椎、22自由度灵巧手以及可实现表情变化的3D曲面头部显示屏。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与物理世界大模型,结合VLT+VLA+VLM的“高阶大小脑”系统,IRON能够实现自然对话、环境感知与复杂动作执行。小鹏官方透露,该机器人预计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目标成为中国首家量产高端人形机器人的企业。
然而,正因其拟真程度过高,不少网友质疑“机器人内部是否藏了真人”。面对争议,何小鹏亲自下场回应,在次日发布一镜到底无剪辑视频,并在随后的小鹏X9发布会上,现场剪开IRON外层材料,展示其金属骨架与液压驱动系统。“我们只能用行动证明”,何小鹏在现场动情表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自证。”这一举动不仅澄清了误解,也凸显了团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与无奈。
除了人形机器人,小鹏此次还发布了多项前沿成果。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VLA)实现从视觉输入到动作输出的端到端直连,跳过传统语言中转环节,大幅提升响应效率。该模型已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并迎来大众汽车作为首发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小鹏图灵AI芯片也获得大众定点,标志着其核心技术走向国际化合作新阶段。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鹏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计划于2026年推出三款车型,并与高德地图深度合作构建无人驾驶出行生态。而在低空出行方面,小鹏汇天推出全新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支持垂直起降、6人乘坐、续航超500公里、最高时速达360km/h以上,专为多人长距离高效空中通勤设计。此前,小鹏汇天已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拥有1400名研发人员,其明星产品“陆地航母”订单突破7000台,即将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尽管技术进展迅猛,但挑战依然存在。今年9月,小鹏汇天eVTOL在长春航展发生碰撞起火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暴露出飞行器商业化落地前必须跨越的安全与监管门槛。业内普遍认为,低空经济虽前景广阔,但仍需经历技术成熟、法规完善和市场接受的长期考验。
回归主业,小鹏汽车的市场表现同样亮眼。2025年10月,公司单月交付量达4.2万辆,同比增长76%,创下历史新高;前10个月累计交付超35万辆,同比增幅近两倍。财务方面,上半年营收达340.85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收窄至11.4亿元,同比改善57%;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2.6%,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随着首款增程式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版于11月6日开启预售(售价35万起),小鹏正式迈入“纯电+增程”双线并行时代,产品覆盖10万至50万元主流价格带,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中,何小鹏以480亿元身家超越李想,成为新势力车企首富。这一财富跃升背后,是小鹏从智能电动车企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的战略转型。通过在智能驾驶、具身智能、飞行汽车等领域的持续布局,小鹏正试图打造一个跨维度的未来出行生态体系。
随着销量攀升、成本优化、新产品线拓展及多元化业务落地,多家机构预测小鹏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浦银国际指出,新平台车型的放量将成为拉动毛利率持续改善的关键动力。曾经深陷亏损泥潭的小鹏汽车,如今终于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从一辆电动车到一座“陆地航母”,从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再到天空中的飞行座驾,何小鹏的野心早已不止于地面交通。他正在用技术与想象力重新定义“出行”的边界。未来,这位新晋首富能否带领小鹏真正飞向星辰大海?值得持续关注。
小鹏汽车, 人形机器人IRON, 物理AI, Robotaxi, 飞行汽车A868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