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在近日举行的《金融时报》未来AI峰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发表了一番引发广泛关注的言论。他明确指出,中国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超越美国,主要原因在于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为灵活高效的政策支持。这一观点出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掌舵人之口,无疑为当前AI发展格局增添了新的思考维度。
黄仁勋强调,中国在推动AI技术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与战略远见。尤其是在电力资源供给上,多地政府为数据中心提供高额电费补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甘肃、贵州和内蒙古等地,对采用国产AI芯片的数据中心最高可提供50%的电费减免。这种“近乎免费”的电力支持,使得本土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能够大规模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加速AI模型训练与应用落地。
相比之下,黄仁勋批评部分西方国家正陷入“悲观主义”与“制度僵化”的困境。他特别提到美国各州各自为政,可能出台多达50项互不协调的AI监管法规,严重制约技术创新效率。而英国等国也因过度谨慎的监管态度,错失了快速推进AI产业化的良机。“我们需要更多乐观与信任,而不是被犬儒主义拖累。”他在演讲中呼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伟达的高端AI芯片(如Blackwell系列)因美国出口管制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科技企业已迅速转向国产替代方案,并通过优化软硬件协同大幅提升能效比。黄仁勋坦言,当前美国最先进的AI模型并未在中国对手面前保持明显领先优势。他再次敦促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严格的芯片出口限制政策,认为这不仅影响企业营收,更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技术生态中的长期主导地位。
黄仁勋的这番表态,既是对中美AI竞争格局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全球科技领袖对开放合作与创新环境的迫切期待。随着中国在算力基建、政策扶持和应用场景上的持续加码,AI领域的“东升西渐”趋势正逐步显现。未来,谁能构建更高效、可持续的技术生态,谁就将在智能时代掌握话语权。
黄仁勋, 英伟达, AI竞赛, 人工智能, 芯片出口管制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