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投出的AI明星独角兽,被曝新融资,成立2年多估值超180亿

(由多段落组成):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日益激烈,日本AI初创企业Sakana AI正迅速崛起,成为本土大模型发展的代表性力量。据The Information最新报道,这家成立于2023年7月的新兴公司计划以约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的估值募集1亿美元(约7亿元人民币)新资金,较其2023年9月15亿美元的估值大幅增长66%。若融资顺利完成,其估值有望攀升至26亿美元,进一步巩固其在日本AI行业的领先地位。

Sakana AI的创始团队背景十分亮眼,由前谷歌大脑高级科学家David Ha与Transformer原始论文作者之一、前谷歌AI研究员Llion Jones共同创立。其中,David Ha不仅曾领导Stability AI的研究部门,更在2024年入选《时代》杂志“2025年百大AI人物”榜单,彰显其行业影响力。公司名称“Sakana”在日语中意为“鱼”,Ha曾公开表示愿景是打造“日本的DeepMind”,推动本土AI自主创新。

与OpenAI、Anthropic等主流AI企业不同,Sakana AI并未沿用当前主流的Transformer架构,而是另辟蹊径,从自然进化机制中汲取灵感,探索更高效、低能耗的模型训练路径。其核心技术理念是通过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优化AI模型生成流程——将多个开源基础模型作为“父代”,通过算法不断“繁衍”出大量子代模型,并筛选表现最优者进入下一代迭代,最终在数百代演化中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这一方法旨在显著降低训练所需的人力干预和算力消耗,缩短开发周期至数天或几周。

在产品落地方面,Sakana AI已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今年3月,公司推出了三款专注于日语场景的大模型:EvoLLM-JP(大语言模型)、EvoVLM-JP(视觉语言模型)以及EvoSDXL-JP(图像生成模型),全面覆盖文本、视觉与多模态应用。随后在4月,发布了一款极具文化特色的江户风格聊天机器人Karamaru,该AI助手基于约2500万个字符的古籍文献数据集进行训练,能够以江户时代的语境与用户互动,展现出对本土文化的深度理解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开放与生态建设,Sakana AI于2024年9月正式开源其核心框架ShinkaEvolve。该系统结合大模型与进化算法,可自动识别问题本质并生成创新性解决方案,在效率和创造性上被认为优于传统Transformer架构。此举不仅提升了公司在开发者社区中的影响力,也为后续商业化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资本层面,Sakana AI已累计融资近2.3亿美元(约16亿元人民币)。2023年9月完成2.14亿美元A轮融资,英伟达战略入股并成为主要股东之一;2024年1月再获45亿日元(约2亿元人民币)投资,参投方包括Lux Capital、Khosla Ventures、NTT及索尼集团。此外,公司还获得日本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支持AI训练所需的高性能计算资源采购,体现出国家层面对本土AI发展的高度重视。

商业化进程同样稳步推进。2024年5月,Sakana AI与日本最大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达成多年战略合作,为其定制专属AI模型,创始人David Ha透露此合作有望帮助公司在一年内实现盈利。近期,公司又宣布与日本头部券商大和证券集团建立类似合作关系,持续拓展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与多家日本大型企业签署业务协议,显示出市场对其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Sakana AI仍面临来自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OpenAI已与软银建立深度合作,后者承诺每年投入30亿美元推广其AI技术,并设立合资公司面向日本市场销售工具套件;Anthropic也在今年8月任命日本负责人并筹建东京办公室;加拿大AI创企Cohere亦加快布局,聘请本地经理深耕日本市场。在此背景下,Sakana AI坚持走本土化、轻量化、高适应性的技术路线,力求在夹缝中开辟独特发展空间。

总体来看,Sakana AI代表了区域型AI创企的一种新范式:不盲目追求参数规模和通用性能,而是聚焦本地语言、文化与产业需求,通过算法创新实现差异化突破。正如David Ha所言,即使不具备顶尖性能,拥有自主可控的基础模型对日本企业而言仍具有战略意义。未来,随着资金注入、团队扩张和技术迭代加速,Sakana AI或将成长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AI力量。

Sakana AI, 日本大模型, 自然进化算法, ShinkaEvolve, 本土AI创新

本文来源: 智东西【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