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每年的双11大促都是电商行业的一场“年度大考”,而2025年天猫双11将于10月15日正式拉开帷幕,商家们再次迎来运营压力的高峰期。据淘天集团年初对商家运营状况的深度调研显示,平均每位商家每天需花费近5小时处理客服事务、2小时用于素材制作,参与一次营销活动报名耗时超过1小时。在双11这样的关键节点,人力与时间成本更是成倍增长。面对如此沉重的运营负担,平台开始反思并推动一场深层次的效率变革。
为帮助商家减轻负担,淘天集团在年初提出了“扶优+降本增效”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通过返佣、流量扶持等方式激励优质商家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则聚焦普惠,借助系统优化和AI技术降低所有商家的经营成本。这场改革并非简单的流程简化,而是一次全面的“效率手术”。其中,人工智能(AI)成为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入商家日常经营中的高耗能环节,砍掉冗余流程与无效投入,真正实现运营提效。
在生产领域,传统模式依赖大量人力投入——摄影、修图、剪辑等环节动辄需要数十人的团队支持,尤其对于服饰、童装等高频上新类目,拍摄成本动辄数百万元。如今,淘天推出的“生意管家”系列AI工具如“智图”“智影”正在重塑这一流程。以某户外鞋类旗舰店为例,过去制作一组商品图需经历拍图、切图、P图等多个步骤,成本高达1500元;使用“鞋靴替换”功能后,仅需1小时即可完成,且几乎零成本。有童装商家反馈,借助“智图”工具,拍摄预算节省超50%。截至目前,该AI套件已生成8.7亿张图片,覆盖超2亿商品,累计为商家节约直接成本达140亿元。
客服服务同样迎来智能化升级。以往客服工作高度重复,“快递到哪了”这类问题占据日常咨询量的80%,导致人工疲惫不堪。新一代“店小蜜5.0”引入多轮语义理解能力,不仅能识别用户意图,还能主动推荐解决方案,甚至模拟情感化回应。例如当消费者提到“这是我女朋友送的礼物”时,AI会智能回复“哇,好甜蜜呀!”并顺势引导后续沟通。数据显示,升级后的转人工率从45%降至25%,大促期间单店可节省20人的人力投入。此外,“AI智能摘要”功能让客服查阅历史对话效率提升50%,显著改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除了AI单点突破,淘天还对千牛、生意参谋等核心工具进行系统性重构。优惠券、店铺宝等常用功能创建流程由4步压缩至1步,操作时间减少65%;“价格计划”工具将原本耗时4-5小时的价格调整缩短至20分钟内完成。生意参谋推出的“退款分析”功能,在618期间日均为商家减少137万单退货;后续上线的“详情分析”则提供主图、评价、问大家等全链路转化数据,助力精准优化商品页面。自助分析模块升级后,已服务超35万商家,累计调用超850万次,部分品牌商家日均节省3小时以上。
淘天AI战略负责人晓穆将AI在电商的应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探索期”,即尝试将新技术融入现有工作流,虽显粗放但积累宝贵经验;第二阶段为“确定性效率增益期”,聚焦高频刚需场景,实现可量化的时间与成本节省,相当于自动驾驶L2级别——辅助为主,人工兜底;当前正迈向第三阶段:“驱动业务增量期”。未来,AI将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深度洞察消费意图,比如识别出某位浏览咖啡杯的顾客属于价格敏感型,并在其进入客服窗口时提示最优话术,从而提升转化率。已有奢侈品牌通过“智影”生成56条视频,首次尝试即实现商品成交转化,展现出AI驱动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场由AI主导的效率革命,最终指向的是商业本质的回归——让消费者为产品本身买单。当80%的重复性工作被AI接管,商家得以从繁琐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包装设计、情绪价值塑造等差异化竞争维度。尤其是在美妆、高端消费品等领域,专业导购服务仍具不可替代性,谁能在线上提供更高品质的情感体验,谁就更有可能赢得增量市场。与此同时,运营成本的下降也有望传导至终端价格,形成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长远来看,淘天庞大的商家生态既是复杂性的来源,也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场景和数据土壤。此次通过“扶优+降本”双轨并行,不仅回应了中小商家对降本增收的迫切需求,也标志着平台从“重运营”向“轻资产、高效率”的转型决心。正如阿里一贯秉持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场以AI为核心的效率革新,正在重新定义电商未来的可能性。
AI电商, 天猫双11, 降本增效, 智能客服, 生成工具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