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CEO王高飞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引发网友热议。他在文中提到,某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症状,测量血压后发现高压不到90,几乎无法行走。当时母亲建议立刻打车去医院,但王高飞却选择先向AI求助。
他将自身症状以及当晚的饮食情况输入AI系统,AI迅速判断出可能是由于饮用了隔夜的VC泡腾水所致,并指出这种行为有35%的概率会引发反射性低血压。随后,王高飞根据AI建议服用了可乐升糖、蒙脱石散和补液盐,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自我调理,症状明显缓解。
这一经历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在某些情况下,AI的医疗建议甚至比真人医生更高效。因为患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完整准确的病史信息,且医生问诊通常是单轮对话,而AI可以进行多轮互动,具备更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此外,AI还具备“全科医生”的属性,能覆盖多个医学领域。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或他人使用AI看病的经历,称其为“全能助手”。还有消息称,国外已有医生在实际诊疗中借助AI,通过与AI对话辅助诊断病情。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对王高飞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不应鼓励“有病先问AI”的做法,担心延误就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此,王高飞回应称:“当时感觉自己撑不到去医院了,所以才选择先问AI。”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深入,其在初步诊断、健康咨询、症状分析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是否可以完全依赖AI进行自我诊疗,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
AI医疗,AI看病,AI诊断,王高飞,反射性低血压
本文来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