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机构,专注于AI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最近,该学院分享了其在大模型研发、跨学科研究以及创业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第一段
2023年5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对外展示了其在AI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在校生及毕业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成立仅6年的年轻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20年起,该学院便开始着手大模型的研发工作,成为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单位之一。目前,学院已经布局了超过20个研究方向,并发布了诸如文澜、玉兰等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第二段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现有本硕博学生532人,其中本科生与博士生占多数。这些学生从大二起便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此外,该学院还培养了多位获得百度奖学金、微软学者等荣誉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由2020级博士生高一钊创立的多模态大模型企业智子引擎已成功完成3轮融资,融资总额达数千万元。
第三段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不仅注重科学研究,还在推动学科交叉与创业创新方面发力。例如,该学院开发了玉兰-万象大模型社会模拟平台,支持自动化场景构建和十万级智能体的大规模模拟。同时,学院还联合人大法学院共同研发了涉外法治大模型,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法律检索和智能问答服务。
第四段
在科研探索方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大模型架构的创新研究。例如,该学院发布的全球首个80亿参数扩散语言模型LLaDA,通过独特的生成方式突破了传统单向推理的瓶颈。此外,学院在信息检索领域也表现突出,开源工具包FlashRAG在GitHub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第五段
除了科研,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还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例如,2021级博士生张阳创立了“妙手”自动化科研平台,而2022级博士生孙忠祥则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可信模拟法庭“慧审”。此外,2023级博士生涂权打造了AI镜像社交应用“回声”,而本科生张景超则开发了WeaveWave多模态音乐生成模型。
第六段
在AGI时代的创业创新论坛上,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嘉宾们分享了对创业的看法。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主任谭李丽强调了结合产业需求的重要性,而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则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机会进行试错。华为中央软件院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主任谭焜提醒创业者关注商业需求和公司组织架构。
结语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过去6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国内AI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该学院正在为中国AI产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