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始学AI了!杭州市9月全面启动: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整理后文章(更利于SEO优化,处理):

杭州全面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改革

近日,杭州市教育局正式召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并同步举办人工智能助力教学改革专题培训活动。此举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将正式融入杭州基础教育体系,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发布会上,杭州市发布了两项重要文件:《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这两份文件为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实施标准。

从本学期起,杭州市将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根据规划,每个学年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时间不少于10课时。课程实施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集中开展主题项目周活动,也可以结合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

小学阶段:激发兴趣,打好基础

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注重启蒙与兴趣培养。根据《纲要》安排:

– 1~2年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将初步认识校园中常见的人工智能设备,了解其基本功能,并学会与AI设备进行简单互动。同时,强调人工智能使用中的道德规范和隐私保护意识。
– 3~4年级:学生将在实际学习与生活场景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图像、文字、声音等资源,并能制作简单的创意作品。
– 5~6年级:学生将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决策树、神经网络等基础模型的结构,初步掌握推理、搜索等常见算法的工作原理。

初中阶段:动手实践,提升能力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逐步提升。此阶段的课程设计强调实践操作,学生将亲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最终推理的完整流程,体验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批判性地使用生成式AI工具,在跨学科项目中激发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项目驱动,面向应用

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以项目制为核心,注重系统设计与技术落地。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掌握智能体开发技能,并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社会实际场景,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此次人工智能课程的全面推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也为未来社会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思维的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教育,杭州中小学,AI课程改革,通识课程,AI素养培养

本文来源: 快科技【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