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科技下注的AI视频,正在比它预期的更「快」落地

(由多段落组成):

2023年,当AI视频生成还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阶段时,爱诗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长虎已敏锐地预见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他在2025年6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坦言:“我们选择All in视频生成,是因为相信它一旦落地,商业化前景不亚于大语言模型。”两年后的今天,这一判断正被现实不断验证——AI视频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在创作生态与商业应用层面全面开花,迅速从“概念”走向“实用”。

全球范围内,AI视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OpenAI推出的Sora2新增“客串(Cameos)”功能,将用户形象融入生成视频,推动AI与社交场景深度融合,被业内视为“AI版TikTok”的雏形。在国内,以爱诗科技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加速追赶。其旗下产品“拍我AI”持续优化生成质量与效率,最新V5Fast模式下生成速度提升30%,支持1分钟内输出1080P高清视频,极大降低了创作门槛。同时上线的Remix和Modify功能,让用户可自由更换背景、角色甚至调整人物造型,操作如同美图软件般简单直观,真正实现“人人都是视频导演”。

随着工具能力的增强,一个活跃的AI视频创作生态正在快速成型。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人、广告创意者、独立艺术家开始尝试与AI协同创作。从《兴安岭诡事》到《奶团太后宫心计》,一批播放量破亿的AI短剧涌现,标志着创作进入新纪元。品牌方也纷纷入局,可口可乐、阿里云、安踏、三得利等知名企业均已发布基于AI生成的宣传片,借助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抢占社交媒体流量高地。

AI不仅是工具,更是情感表达的新载体。即将于12月6日上映的电影《比如父子》便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实验。导演仇晟通过AI技术“复活”逝去的父亲,打造虚拟拳击手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影片独家AI合作伙伴,拍我AI发起“未完成的对话”记忆修复计划,用户只需上传1-3张老照片,即可生成动态影像,重现亲人笑容,弥补遗憾瞬间。该活动还开放30秒至10分钟原创短片投稿,优秀作品将随电影全国路演在影院展映,赋予技术以温度与人文关怀。

这种“造梦机器”般的创造力,正在激发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创作者阿米在短片《梅花鹿》中采用“反一致性”手法,让同一角色在不同镜头中呈现不同形象,却通过统一的美术风格与音效营造出独特氛围;山音则用AI再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记忆碎片,在画面跳转与空间错位中精准传达情绪流动。AI的不确定性不再是缺陷,反而成为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帮助创作者突破传统叙事边界。

新的创作范式也随之诞生。如今的创作者不再局限于逐帧执行,而是扮演“创意指挥家”,利用AI快速生成视觉草稿、测试分镜构想。拍我AI推出的Agent智能助手,让非专业用户也能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高质量视频;可灵的“灵动画布”则以思维导图形式串联创作流程,提供一站式AI影像工作台。这些创新工具大幅缩短了从灵感到成片的时间周期,提升了整体创作自由度。

围绕AI视频的社区与赛事也在蓬勃发展。PixLab实验室工坊、“灵感工坊”等活动为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瓦卡奖VACAT收到全球4646件参赛作品,伊利、联想等品牌主办的AIGC大赛则打通了个人创作与商业应用的桥梁。仅第二届瓦卡奖中,拍我AI创作者KK不设限、玩AI的小笼包等人凭借宽画幅超清生成技术,两小时完成18个分镜广告片,斩获“最佳动效奖”,并获得真实商业回报。

商业化进程正全面提速。AI显著降低影视制作成本——一条原本需三四百万元、耗时数月的传统汽车广告,如今一人一周、花费三四十万即可完成,更适配短视频平台传播节奏。头部AI创作者广告报价已达2万元/秒。AI漫剧成为新兴风口,中文在线北美上线的《愤怒的吸血鬼》播放量超越同期真人短剧;魔方集团月投入超千万元布局AI;字节跳动推出红果免费漫剧App,意图抢占市场先机。

不仅如此,爱奇艺推出全球AI短片大赛及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游戏公司借助AI生成场景资产与角色概念图,阿里妈妈数据显示双11期间商家累计生成1.1亿张AI图文视频素材。爱诗科技自身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9月与10月接连完成6000万美元B轮及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全球月活用户突破1600万,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4000万美元。

从技术萌芽到生态繁荣,从个体表达到商业闭环,AI视频仅用两年时间就走完了过去需要十年才能跨越的路径。正如王长虎所言,这扇“任意门”正通往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而属于AI视频的“商业化元年”,已经到来。

AI视频生成, 拍我AI, AI短剧, 视频大模型, AIGC商业化

本文来源: 窄播公众号【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