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近年来,关于苹果CEO蒂姆·库克即将卸任的传闻愈演愈烈。据《金融时报》最新报道,这位执掌苹果长达14年的商业领袖,可能最早在2026年正式交出权杖。这一消息虽尚未得到苹果官方回应,但业内普遍认为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明显掉队的背景下,高层换血已成迫在眉睫之事。
目前最被看好的接班人是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现任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他自2001年加入苹果以来,一路从产品设计工程师成长为掌控iPhone、iPad、Mac、AirPods等核心产品线研发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在推动Mac向自研M系列芯片转型的过程中,他的技术领导力和跨部门协调能力备受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iPad新品发布会以及今年重磅推出的iPhone Air上,均由他亲自登台讲解,这种“准CEO”级别的曝光频率,被外界视为接班信号的重要体现。
特努斯不仅技术背景深厚,更以沉稳务实、注重协作的管理风格著称。他极少在内部邮件中引发争议,决策谨慎且富有远见,这一点与库克极为相似。多位前高管评价他“无论身处何职都从未失手”,并称其为连接软硬件团队之间的“关键桥梁”。他曾主导将OLED屏幕首次引入iPad产品线,也经常绕过管理层直接深入一线与工程师沟通,展现出类似马斯克式的亲力亲为作风。正是这些特质,让他成为当前最符合苹果企业文化的潜在领导者。
回顾库克时代,不可否认他在商业运营上的巨大成功。自2011年接替乔布斯以来,他带领苹果实现了营收与市值的飞跃,2022年公司成为全球首家突破3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生态(如Apple Music、iCloud、App Store),库克构建了一个高利润、高粘性的闭环体系。然而,随着科技产业进入AI驱动的新周期,这套依赖成熟产品的稳健模式开始显现出疲态。
尤其在生成式AI爆发的关键节点,苹果反应迟缓。当谷歌推出Gemini、OpenAI引爆ChatGPT时,苹果才仓促上线开源框架MLX,而其内部大模型项目“AppleGPT”表现平平。尽管后来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和头显设备Vision Pro,试图迎头赶上,但市场反馈冷淡:Vision Pro因价格高昂(3500美元)被调侃为“买来吃灰”,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也被认为缺乏创新亮点。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曾披露,苹果内部承认其AI能力“落后行业领先者两年以上”。
与此同时,新机型销售也不尽如人意。2025年9月发布的iPhone Air首周激活量仅五万余台,不足同期旗舰机型iPhone 17 Pro Max的十分之一。不久后,供应链传出富士康大幅削减生产线的消息,预示该产品或将提前停产。这一连串挫折促使苹果启动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原COO威廉姆斯已于7月离职,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因Siri进展不顺影响力减弱,芯片主管Johny Srouji考虑去留,环保事务主管Lisa Jackson也计划退休。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正处于一个必须变革的十字路口。面对外部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公司亟需一位既懂技术又具备全局视野的新掌舵者。在此背景下,特努斯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苹果主动寻求转型的战略选择。他50岁的年龄恰与当年库克接任时相仿,若顺利接棒,有望稳定引领苹果未来十年发展。这场酝酿中的权力交接,不仅是人事更迭,更是苹果能否重拾创新引擎、重返技术前沿的关键一役。
苹果CEO接班人, John Ternus, 库克退休, 苹果AI落后, 苹果领导层换届
本文来源:
量子位【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