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在人工智能迈向具身智能的新纪元之际,斯坦福大学著名AI学者李飞飞再次出手,发起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机器人挑战赛——BEHAVIOR家务挑战赛。这项赛事被外界视为“ImageNet精神的延续”,旨在通过标准化平台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老黄)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并提供资金赞助,足见其行业影响力。
本次挑战赛由李飞飞团队主导,联合英伟达等产业巨头共同推进,目标明确: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完成日常家务任务。参赛者需使用统一硬件平台——星海图R1 Pro双手机器人(具备双手操作与轮式移动能力),在高度仿真的BEHAVIOR-1K虚拟家庭环境中执行50项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家务任务,涵盖物品整理、烹饪准备、清洁打扫等多个维度。这一设定不仅提升了测试的一致性,也为算法对比提供了公平基准。
为降低参赛门槛,主办方开放了超过1万条专家级演示轨迹数据(累计约1200小时),供开发者用于模仿学习与模型训练。比赛设置两条赛道以适应不同研究方向:一是“标准赛道”,要求机器人仅依赖视觉感知进行决策;二是“特权赛道”,允许接入更丰富的环境状态信息(如物体坐标、房间拓扑结构),便于探索理想条件下的性能上限。所有参赛方案将在相同任务集上接受自动化评估,确保结果可比性。
评分体系以任务完成率为核心指标,即机器人是否完整达成指定目标(例如将餐具准确放入洗碗机)。若任务部分完成(如拿起盘子但未归位),也会根据进度给予相应分数。此外,系统还会记录模拟耗时、导航距离、机械臂动作频率及稳定性等辅助指标,综合衡量效率与鲁棒性。最终排名主要依据平均任务完成率,优胜者最高可获得1000美元奖金及最新款RTX 5080显卡一台,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5日。
这场挑战赛的背后,是李飞飞对AI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她在与英伟达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Jim Fan(其 former 学生)以及Omniverse社区经理Edmar的深度对话中透露,BEHAVIOR的灵感正来源于她早年推动ImageNet项目的经历。2009年,ImageNet数据库和年度挑战赛极大加速了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成为深度学习爆发的关键催化剂。如今,面对具身智能领域碎片化严重、缺乏统一评测标准、训练数据稀缺等问题,她希望复制当年的成功模式,打造一个属于机器人时代的“新ImageNet”。
当前,大多数机器人研究仍局限于单一任务或封闭实验环境,导致研究成果难以横向比较,也阻碍了技术迭代的速度。而BEHAVIOR正是要解决这一痛点,它首次定义了一套完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能力标准:包括跨房间自主导航、双手协同精细操作、长期任务规划以及动态环境适应能力。项目覆盖高达1000种家庭活动,其中50个作为正式挑战任务,每个任务平均持续6.6分钟,强调连续性与复杂性,远超传统短时指令执行。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BEHAVIOR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李飞飞强调,AI的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增强人类生活品质。因此,在任务设计、数据采集乃至伦理规范方面,团队都注重体现对人类需求的尊重与响应。这种价值导向也为未来家庭机器人的社会接受度奠定了基础。
随着大语言模型进入具身化阶段,越来越多的AI项目开始聚焦于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做家务”正逐渐成为检验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新标杆。如果说过去检测大模型靠“做题”,那么现在考验具身智能的标准就是“干活”。从这个角度看,BEHAVIOR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通向通用机器人时代的重要一步。正如潮水的方向已经显现,谁能在这一轮变革中抢占先机,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AI格局的走向。
更多赛事详情可访问官方页面:[https://behavior.stanford.edu/challenge/index.html](https://behavior.stanford.edu/challenge/index.html)
李飞飞, BEHAVIOR挑战赛, 具身智能, 机器人做家务, ImageNet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