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靠生成式AI影像应用实现重生,付费订阅模式成新增长引擎

当然可以,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进行人工风格的整理后的文章,并附上。整篇文章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语言润色和SEO增强,使其更具可读性和搜索引擎友好性。

## (由多段落组成)

从低谷逆袭:美图的AI转型之路

今年以来,美图公司(股票代码:1357.HK)股价累计上涨超过255%,市值重新突破400亿元大关,这家曾一度被资本市场冷落的影像工具公司,正以强劲姿态重返公众视野。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图凭借AI赋能的影像产品,成功将“AI概念”转化为实际利润,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图实现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2.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约3.97亿元,同比增长30.8%;经调整后净利润更是高达4.67亿元,同比增幅达71.3%。亮眼的财务表现背后,是其核心产品“影像与设计”业务的强势增长,收入达13.5亿元,同比增长45.2%。

付费用户突破1500万,AI驱动订阅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图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达到约1540万,同比增长超42%,订阅渗透率达到5.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技术的深度应用。美图通过生成式AI优化产品体验,解决用户在传统影像工具中难以满足的需求,从而提升了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

美图公司首席财务官颜劲良表示,AI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力,也显著增强了变现能力。特别是在影像与设计领域,AI功能的引入让用户从“试用”转向“订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战略聚焦:从多元化回归影像主业

回顾过去,美图曾在多个领域进行多元化尝试,包括硬件、社交、电商等,但并未取得理想成果,反而陷入亏损泥潭。自2019年起,公司开始实施聚焦战略,砍掉非核心业务,重新回归影像主业,并转向付费订阅商业模式。

2022年成为美图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公司全面拥抱生成式AI,构建起覆盖AI图像、AI视频、AI设计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创始人吴欣鸿指出,过去17年美图累计烧掉42亿元,换来了三个重要认知:战略要与能力匹配、资源不可滥用、必须打造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与生产力工具双轮驱动

在AI战略的推动下,美图的全球化布局也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8亿,同比增长8.5%;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月活跃用户数达9800万,同比增长15.3%。与此同时,生产力工具在海外市场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超过90%,显示出强劲的海外拓展潜力。

目前,美图旗下产品已按使用场景划分为“生活类”与“生产力类”。尽管生活类产品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生产力工具的订阅用户数已达180万,且增长迅速。公司预计,未来生产力场景的订阅渗透率将高于生活场景,并有望成为收入增长的主力引擎。

竞争加剧,美图如何构建护城河?

随着Adobe、Canva等国际巨头加速布局AI影像应用,以及国内大厂纷纷入局AIGC赛道,影像与设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前年一度爆红的“妙鸭相机”虽引发关注,但最终未能形成持续影响力,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仅靠“AI玩具”难以构建长期护城河。

对此,美图采取了“轻模型、重应用”的AI策略,选择利用开源模型微调、第三方API及自研垂直模型组合的方式,而非投入大量资源训练底层模型。这种“模型容器”策略让美图更专注于擅长的领域,同时保持技术灵活性。

此外,美图还推出了AI Agent产品RoboNeo,定位为多模态视觉创作工具,具备智能修图、视频处理、AI设计生成等功能,进一步强化其在生产力工具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展望:从“爆款应用”走向“生产力平台”

吴欣鸿表示,美图的最终目标是将自身从一款成功的“爆款应用”升级为用户工作流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平台”。这一转型不仅关乎市值能否突破千亿,更决定了美图是否能在AI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Adobe预测,到2027年,图像生产力市场空间将达到910亿美元。面对这一巨大蓝海,美图正加速布局,力求通过AI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打造全球领先的影像与设计工具生态。

##

本文来源: 全天候科技公众号【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