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Google 推出了基于 Gemini 的高级 AI 搜索模式——AI Mode。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处理复杂问题,还支持用户进行追问。与以往浅尝辄止的 AI Overviews 不同,这次 Google 明显转向了“自然语言交互+结构化答案”的全新搜索范式。
作为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头羊,2024年 Google 的搜索业务贡献了1750亿美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然而,向 AI 搜索转型可能会对这部分收入产生冲击,这也是 Google 在 AI 搜索领域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促使 Google 做出改变的是 AI 搜索带来的危机感。研究机构伯恩斯坦指出,如果将 AI ChatBot 的使用量计算在内,Google 搜索的市场份额可能已从90%以上降至65%-70%。如果不及时入局,其霸主地位很可能不保。
与此同时,Google 的转型并非单纯为了抢占 AI 搜索市场,而是为了应对 Chatbot 对流量的吞噬。例如,前百度高管景鲲(Eric Jing)开发的 AI 搜索引擎 Genspark 已宣布关闭搜索引擎业务,转而专注于 AI Agent 领域。此外,尽管 Perplexity 的访问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86%,但其付费用户仅占总用户的16%,且公司在2024年净亏损了6800万美元。
在资本市场上,AI 搜索领域的融资情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AI 搜索赛道的融资额有所下降,Perplexity 和 Glean 两家公司占据了总融资额的85%。相比之下,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
随着大厂纷纷推出具备搜索功能的通用 Chatbot,AI 搜索产品的独特性逐渐被削弱。例如,ChatGPT、DeepSeek 等产品通过推理模型显著降低了搜索结果中的幻觉问题,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这种趋势使得像 Perplexity 这样的头部产品也面临巨大压力。
面对竞争加剧,许多 AI 搜索初创企业开始转向垂直领域。例如,Consensus 主要面向健康和医学领域的论文搜索;Qura 则专注于法律条文的查询;Twelve Labs 提供视频语义搜索功能;Micro1 利用 AI 匹配求职者和雇主需求;Infactory 则通过可靠的信息源为新闻媒体和研究机构提供专业搜索服务。
总体来看,AI 搜索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虽然 Google 和 Perplexity 等企业仍在探索商业化路径,但如何在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盈利,仍然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