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与技术路径:四巨头生态闭环竞争,参数竞赛与场景渗透谁主沉浮?

AI人才争夺战堪称当今最疯狂的技术竞争。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直言不讳地揭示了当前AI领域的激烈竞争:谷歌AI部门的首席科学家跳槽至OpenAI,年薪飙升至650万美元;微软为挖走AI初创公司Inflection的CEO苏莱曼,甚至将整个技术团队一并带走;而谷歌则通过支付部分AI员工一年的赋闲费用来防止他们流向竞争对手。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吸引懂AI的工程师,科技公司已开始用卡车运送现金。

在国内,BATZ(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对AI的战略投入也正在迈向千亿级别。百度过去十年间在AI领域投入了18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年均AI研发投入接近300亿;阿里计划未来三年至少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建设;腾讯2024年的财报显示其全年AI研发投入达706.9亿元;字节跳动计划到2025年斥资120亿美元开发AI芯片,预计全年AI及相关算力、芯片研发资本开支规模将达到约1500亿元。

目前,AI大模型的竞争仍然是巨头的游戏,规则正被“四大家族”重新定义: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渗透,从技术崇拜转向生态闭环,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重构。BATZ的“AI军备赛”背后不仅是资本的较量,更是技术路径与生态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企业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例如,百度深耕AI战场十余年,致力于重投入、长周期的全栈技术路线,构建包含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在内的全栈式技术生态。阿里的战略则是“刀刃向内”,依托电商、金融、物流等业务场景构建垂直领域的技术护城河。腾讯和字节虽然起步较晚,但在AI竞赛中分别以“开源杠杆+社交触达”和“短视频+AIGC”为核心,开辟了独特的战场。

此外,围绕AI顶尖人才的攻防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百度、阿里、腾讯和字节都采取了多种策略吸引复合型人才,包括高薪招聘、产学研合作以及实习计划等。这些非技术变量的多方“暗战”将进一步影响AI行业的格局。

本文来源: 节点财经公众号【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