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DeepSeek在硅谷掀起了一股热潮。虽然关于模型和应用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讨:DeepSeek的火爆现象为AI商业化带来了怎样的新契机?自2023年初ChatGPT引发大模型浪潮以来,全球各大模型相继登场,然而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始终滞后于技术突破。许多大模型在发布后迅速被遗忘,甚至有企业黯然退出预训练市场。DeepSeek不仅展示了国产AI的技术实力,还证明了其强大的商业生命力。服务器的繁忙、云厂商和行业伙伴的积极接入,让人们对其未来充满期待。
回顾DeepSeek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一个独特之处:关于DeepSeek的技术讨论在质量、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碾压式的突破。这不仅推动了技术民主化进程,也为AI商业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接下来,我们将探讨DeepSeek破圈背后的助推力及其对AI商业化的启示。
技术传播的关键角色:专业博主与高质量信源
无论是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还是DeepSeek-R1为代表的推理模型,这些高门槛的技术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普通人想要了解这些技术,必须通过“拳打硅谷、脚踢华尔街”的标题党文章,穿过AIGC胡编乱造的信息迷雾,找到真实、理性、客观的信源作为进入技术世界的锚点。
DeepSeek的出圈过程中,大量专业博主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2024年中,不少技术从业者就开始在社交平台交流讨论DeepSeek V2模型的潜力。2024年12月,DeepSeek新模型V3版本流出,科技博主@阑夕发起话题,聊起了中国AI卷到硅谷,也提到了春晚刷屏的宇树机器人。这些身处行业中心的从业者早已感知到了产业风向的变化。
2025年1月,DeepSeek-V3和R1开源成为AI业内的大事件。一大批技术博主在开放讨论平台上展开了理性分析,将晦涩难懂的技术/论文进行了细致拆解。大众和媒体开始关注此次国产AI创新的独特之处,密集讨论DeepSeek。这些专业博主的高质量讨论成为DeepSeek破圈的头号助力和原点。
多元化讨论推动DeepSeek热度持续上升
DeepSeek之前,许多国产模型虽然可以媲美海外产品,但由于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营销”的思维惯性,讨论度不高,热度难以持续。反观DeepSeek,除了模型本身的性能先进外,大规模的跨领域碰撞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技术博主挥舞的是思想手术刀,而更广泛的普通博主、大V、KOL等则手握着“DeepSeek+领域”的破壁机,拓展了AI应用落地的边界。例如,AI博主@数字生命卡兹克发布了《DeepSeek的提示词技巧,就是没有技巧》,打消了普通人的使用顾虑,在春节长假期间给DeepSeek上了一波热度。资深技术专家阮一峰@ruanyf分享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谈开源,是网上关于“开源力量颠覆AI产业格局”较早的讨论之一。
多元化角度的讨论进一步激发了多个行业领域博主的关注,延伸出了DeepSeek与场景的多种结合方式。编剧@汪海林探讨基于推理模型的AIGC给剧本创作带来的颠覆;博主@零重力瓦力用“AI解题像学霸写作业”类比大模型思维链,让推理模型成为人人可上手的工具。这些跨界碰撞让DeepSeek的创意应用喷薄而出,带动了更多领域用户的参与讨论,打开了AI商业化的边界。
AI商业化的终极考验: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动能
爆火之后,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AI商业化的终极考验在于将现象级事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动能。近年来,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国产3A游戏等都是创造了巨大商业价值的国产科技突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科技产品的生命力来源:
1. 靠人:依托个人IP化、网红化持续引流。以小米汽车为例,雷军亲自挂帅,通过社交媒体高频互动,吸引了巨量关注。
2. 靠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定制话题与用户展开共创。vivo、OPPO借助社交平台优化产品,实现了增长。
3. 靠口碑:通过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迅速蔓延到大众视野。《黑神话:悟空》背后的游戏科学、宇树机器人等科创企业,从发烧友推崇的小众产品变成了大众热议的话题。
不难发现,在长周期、重投入的科技领域,爆红是偶然,长红靠深耕。AI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DeepSeek的爆火出圈打破了海外AI的使用封锁,让全民都能用上先进推理模型,热搜话题多达200多个。春节期间,大量普通人与DeepSeek的互动,如美妆博主用DeepSeek定制护肤方案;父母在亲子交流中用DeepSeek生成“高情商回复”;冲浪乐子人用DeepSeek“锐评”各类新闻事件……各种意想不到的玩法,都成为AI技术与现实的碰撞时刻。
在这场全民讨论和使用的热潮中,DeepSeek通过口碑传播不断拉新,用户规模激增。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取大量真实互动的数据,优化模型产品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拉开与其他模型的差距。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DeepSeek的出圈路径是热搜话题设置讨论议题——技术/行业头部博主打开讨论角度——大量用户参与众测的组合式传播。一步步引导真实用户加入讨论、互动和反馈。饱和式的全民参与,让DeepSeek的增长飞轮开始转动,成为其出圈的最大一股推动力。
这也提醒我们,让AI走向大众的技术民主化,是商业化成功的前提。从技术特性来看,AI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和科技产品,后者推出时就是完整形态,而很多AI模型和产品需要先推出再找PMF,在跟用户的迭代互动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所以,AI产品必须重视全民参与,至少要有目标用户群的重度参与。从市场竞争来看,AI产品处于排位剧烈动荡的拉新周期,基础模型又需要规模效应,所以竞争白热化,没有声量相当于“等死”,AI企业必须不断制造大众对技术的关注与讨论。
面对DeepSeek掀起的AI民主化浪潮,全球AI企业或许都面临一个关键选择:是被DeepSeek热潮悄无声息地淹没,还是加速拥抱亿万普通人。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