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OpenAI错综复杂的交易网:奥特曼、黄仁勋豪赌AI能成功吗?

(由多段落组成):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OpenAI及其CEO萨姆·奥特曼无疑是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推手。随着AI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的急剧攀升,OpenAI正通过一系列大规模合作与投资协议,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网络。据CNBC最新报道,这家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的科技巨头,虽尚未实现盈利,却已撬动数千亿美元级的资金与资源投入,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股走势和产业链格局。

在众多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OpenAI与英伟达达成的高达100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计划。这笔资金不仅将用于建设基于英伟达GPU的超级数据中心,还让英伟达获得了OpenAI的部分股权,形成“资本+技术”的深度绑定。受此消息提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上周双双刷新历史高点,显示出市场对AI长期前景的高度信心。此外,甲骨文也宣布加入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签署了一份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供应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AI基建中的布局。

与此同时,专业AI云服务商CoreWeave也在近期更新协议,承诺向OpenAI提供最高达224亿美元的算力支持,远超今年3月最初公布的119亿美元。这一系列巨额采购背后,是OpenAI为应对日益复杂的AI模型训练任务所做的战略储备。博通本月早些时候披露的一笔100亿美元新订单,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来自OpenAI体系,凸显其在整个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然而,如此密集且庞大的投资链条也引发了部分分析师的警惕。有观点指出,OpenAI当前依赖于一个高度交织的合作伙伴生态——包括英伟达、甲骨文、CoreWeave等企业——这种模式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供应商融资”颇为相似:即核心公司依靠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或资源支持来维持扩张。Bespoke投资集团警告称,若英伟达必须用自己的未来收入去支撑OpenAI的成长,整个AI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或将面临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尽管OpenAI预计2024年营收仅为130亿美元,但其资本开支却呈指数级上升。CFO萨拉·弗里尔坦言,当前的大规模投入是为了抢占AI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就像当年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一样,当时人们都说过度投资,可回头看,哪有过剩?”她强调。奥特曼本人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为了推动技术突破和规模化落地,短期内亏损是可以接受的。

更宏观的预测来自贝恩公司《2025年度科技报告》:到2030年,全球AI算力需求可能达到200吉瓦,每年需投入约50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要覆盖这些成本,AI行业整体年收入需达到2万亿美元,否则将出现高达8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这意味着,仅靠目前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变现路径,仍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野心。

面对质疑,奥特曼态度坚定。他在最近一次公开回应中表示,当前所见的投入只是AI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冰山一角”。他认为,AI的技术复杂性和应用广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因此需要前所未有的资源调配与战略耐心。“我们正在抓住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而这注定需要匹配同等规模的雄心与投入。”他说道。这场由OpenAI引领的AI基建狂潮,或许才刚刚开始。

OpenAI, AI算力, 英伟达, 星际之门, 人工智能投资

本文来源: iFeng科技【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