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段落组成):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推动AI应用落地的关键驱动力。2023年9月23日,无问芯穹正式发布“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一套基于AI-Native理念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该方案深度融合多智能体协同架构与真实行业场景需求,通过构建高度自治、动态协作的智能体系,实现对算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感知、决策与执行闭环,显著提升运维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在相同投入下实现运维能力百倍跃升。
所谓“智能体”(AI Agent),正逐步成为人机协同与自主决策的核心载体,被视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基本单元。然而,传统依赖人工干预和工具链堆叠的运维模式已难以应对智能体开发过程中的高动态性与复杂性。为此,无问芯穹提出“Agentic Infra”新范式,即以智能体为核心驱动的基础设施架构,打破以往IaaS、PaaS、MaaS到Agent层层割裂的技术栈结构,构建一个自组织、可进化的闭环系统。这一革新让基础设施本身具备主动决策、协同调度与持续进化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供能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包括SOTA模型筛选、平台管家、资源运营、故障排查与集群运维等智能体单元。这些智能体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形成类似蜂群的社会化协作机制。例如,SOTA模型筛选智能体作为“技术哨兵”,实时追踪前沿模型进展,自动为不同任务匹配最优模型与运行环境,避免盲目堆砌算力;而平台管家智能体则扮演“日常运维官”的角色,负责容器编排、配额管理、安全策略部署等工作,将复杂的底层操作封装成自动化流程,极大降低使用门槛。
在资源调度方面,资源运营智能体聚焦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评估GPU利用率、队列等待时间、能耗及计费模式,动态调整资源分配策略,确保算力供需平衡。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周转率与更低的闲置损耗。而在故障响应层面,答疑排障智能体提供自然语言交互接口,快速响应用户问题并触发诊断流程;智算集群运维智能体则深入系统底层,结合日志、监控数据与调用链信息进行根因定位,甚至能在异常发生前预测风险并提前规避,堪称集群的“AI医生”。
依托多年服务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实践经验,无问芯穹已在异构算力纳管、分布式训练优化、多租户调度、RDMA网络调优、高性能存储等领域积累了完整的技术栈。这使得其智能体蜂群能够无缝融入实际业务流程,并在文生文、文生图等典型智能体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拥有超百万月活跃用户的二次元创作平台“捏TA”,在接入该系统后,减少了超过30%的通用组件重构成本,迭代速度提升5倍以上,开发重心从繁琐工程维护转向创意目标实现。
社交平台Soul App也分享了合作体验。其创始人张璐表示,借助无问芯穹的智能体蜂群,原本受限于技术门槛或算力瓶颈的创新构想得以快速验证与落地,AI bot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试错成本显著下降。“这不仅是一次工具升级,更是一场生态级变革的起点。”她强调。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进一步指出:“未来的AI应用应像打开水龙头一样简单——用户无需关心背后的模型来源或硬件配置。” 这正是Agentic Infra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实现“M种模型 × N种芯片”的无感调用,以及从灵感到产品交付的端到端自动化。
展望未来,无问芯穹致力于降低智能体开发门槛,赋能更多中小企业和垂直领域团队参与AI创新浪潮。通过将复杂的基础设施能力封装为智能、自治的服务单元,让每个具备行业知识的团队都能高效构建高质量AI应用,真正实现“一句话,一个Agent”的普惠愿景。
智能体蜂群, Agentic Infra, AI基础设施, 多智能体协同, 算力调度
本文来源: